祝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系列創新成果獲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
發布時間: 2022-01-27 發布者: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近年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中心工作、服務大局,牢牢把握“環??萍嫉娜嗣裥浴?,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工作,在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重點流域協同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
2022年1月26日,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發布授獎公告,批準47個項目獲獎,包括一等獎7項,二等獎37項,科普類獎3項。環科院獲得一等獎3項,二等獎9項,其中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
環科院獲獎項目清單:
序號 | 項目名稱 | 完成單位 | 完成人 | 獲獎等級 |
1 |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 郝吉明、李海生、徐祥德、劉文清、張遠航、賀克斌、柴發合、陳善榮、胡 敏、王自發、王書肖、李新創、丁 焰、胡京南、薛文博 | 一等獎 |
2 | 河流-地下水系統污染精準識別與協同防控關鍵技術及應用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長安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碧興物聯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合肥蔚藍東方生態環境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 | 蘇 婧、王文科、胡 清、鄭明霞、趙旌晶、楊 昱、孫源媛、潘麗麗、段 磊、邱致剛、傅雪梅、林斯杰、虞敏達、徐祥健、周俊麗 | 一等獎 |
3 | 揮發性有機物(VOCs)綜合管控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 |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 嚴 剛、葉代啟、寧 淼、張 強、聶 磊、張國寧、雷 宇、吳軍良、江 梅、邵 霞、鄭 偉、范麗雅、王 寧、付名利、劉 偉 | 一等獎 |
4 | 高效環境功能材料的制備及其在新污染物治理中的應用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江蘇雙良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技開發院江蘇分院、云南大學 | 徐 建、劉 文、郭昌勝、夏 瑞、仇 健、呂佳佩、胡廣志、許 亮、段平洲 | 二等獎 |
5 | 重金屬污染耕地風險管控/修復與成效評估關鍵技術及應用示范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生態環境部土壤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技術中心、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 | 侯 紅、馬義兵、鄭順安、師華定、田 梓、李曉華、張乃明、李永濤、趙 龍 | 二等獎 |
6 | 控制單元水質目標精準管理關鍵技術與應用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 雷 坤、王海燕、周 剛、鄧義祥、富 國、蘇保林、喬 飛、賈海峰、秦華鵬 | 二等獎 |
7 | 北方草原沙塵源地識別與生態修復治理關鍵技術及應用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林業大學、呼倫貝爾學院、內蒙古輝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呂世海、鄭志榮、刁兆巖、賀 晶、劉及東、王紅梅、關 瀟、張孟衡、金維林 | 二等獎 |
8 | 城市黑臭水體全過程監管關鍵技術及應用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 高紅杰、廖海清、劉瑞霞、袁 鵬、柏楊巍、申 茜、于會彬、李 斌、呂純劍 | 二等獎 |
9 | 我國中東部地區PM2.5遙感監測關鍵技術及業務化運行方法研究與應用 | 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 厲 青、王中挺、陳 輝、毛慧琴、于海燕、張岳翀、張麗娟、楊 婷、陳翠紅 | 二等獎 |
10 | 石油化工園區地下水污染管控、源頭治理與強化修復技術及應用 | 武漢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福建農林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王 雷、常 明、毛旭輝、周順桂、李紹峰、王小書、邵 雁、王金生、王 歡 | 二等獎 |
11 | 大型水庫水生態環境演變機制與水質安全保障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杭州市淳安生態環境監測站、杭州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 | 張運林、朱廣偉、秦伯強、吳志旭、姜 霞、李慧赟、周永強、羅瀲蔥、盛海燕 | 二等獎 |
12 | 化工園區特征污染物精準管控關鍵技術與應用 | 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江蘇省環科院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學、蘇州德華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劉偉京、涂 勇、陳 勇、劉 偉、孫福紅、唐 敏、尤本勝、魏卡佳、徐 軍 | 二等獎 |